明治

甲午战争的结局说明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甲午战争的结局说明什么?
0

甲午战争总共只打了半年多,就宣告终结。一个向不为世人瞩目的岛国日本,居然在短短几个月里,就把一个老大的中国封建帝国打个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这使世界舆论大为震动。日本军国主义在一片“凯歌”声中,拼命鼓吹这次出乎意想之外的胜利,是什么“天佑神助”,醺醺然不能自己。

甲午战争,日本叫胜利,中国叫失败。日本的胜利,充分暴露了后起的、资本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侵略实质。中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统治的腐朽没落。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对手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旧中国。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集团,无非是一具政治僵尸,腐败透顶。当时中国的人口四亿多,论兵力:陆军大约九十五万人;海军有军舰七十一艘,还有几十艘鱼雷艇和小型炮艇。甲午战争时,清朝政府只动用了北洋舰队等一部分陆海军兵力。尤其是海军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大军舰,是当时世界上有数的铁甲舰。而且旅顺和威海卫海军要塞修筑多年,炮台坚固,装备的都是德国新式大炮。中国论资源、军力都比日本大得多。但是,正如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教导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当日本有组织有计划地准备发动战争时,清朝统治集团还在争权夺利,吵得一塌糊涂。眼看日本就要打过来了,极端反动而又极端腐化的清朝统治者慈禧,还在操办作寿。为此,竟然不惜挪用海军军费,从一八九四年的年初起大修颐和园,大办“点景”,在北京城内大路和西郊到颐和园沿途扎彩亭彩棚,种花,奏乐,演剧。每五步就搞一座“点景”。根本谈不上对战争有什么准备。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扮演主角的是洋奴买办气十足的大军阀李鸿章。北洋海军本来是他办的。但是,他办北洋海军,修筑旅顺和威海卫海军要塞,无非是想扩充自己的实力,搞政治资本,借以装璜门面,根本不是为了国防。

在清政府腐败已极的反动统治制度下,军官们贪赃枉法,克扣士兵军饷,从不认真搞什么军备训练,以致好端的大炮军械都生了锈。打起仗来,大多数的指挥官畏敌如虎,临阵脱逃。整个甲午战争中只有陆军的左宝贵、海军的邓世昌、林永升等少数几个将领,能够和士兵一起英勇奋战,直到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有些清军将领在日军进攻时,还在吸鸦片,逛妓院,花天酒地,是一群毫无民族气节的败类。尤其可恶的是,在朝鲜,李鸿章派的代表袁世凯横行霸道,指手划脚,干涉朝鲜内政。李鸿章派去的军队,不仅不协助朝鲜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反而坑害朝鲜人民,使朝鲜人民大失所望。由此可见,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是毫不足怪的。

再者,日本之所以胆敢进攻中国,还有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撑腰。英国为了对抗沙俄,以维护自己在远东的殖民利益,一心要扶植日本军国主义作为打手。它在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前夕,第一个带头修改了一八五八年的不平等条约。一八九四年七月十六日,日英新条约签订的消息,通过电报从伦敦传到东京。日本外相当晚就进宫报告给天皇。十九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就决定开始不宣而战的军事行动。早在一八七〇年,英国驻中国的公使,就建议日本向朝鲜扩张,以对抗沙俄的扩张。英国一直怂恿日本对亚洲大陆的侵略。美国企图伙同日本向朝鲜和中国东北扩张,因此也积极支持日本夺取朝鲜。这一切都使日本有恃无恐地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摘自《日本近代史》 第七章  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  第四节 日本的强盗行径引起中国反抗和外国干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甲午战争的结局说明什么?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