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幕末年表(1853-1869)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幕末年表(1853-1869)
0

嘉永6年(1853年7月),黑船事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四艘军舰到江户湾浦贺。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

嘉永7年(1854年2月),佩里再次来航:佩里再次率9艘舰队来日,且舰队一直深入江户湾内,停船于横滨附近。

安政元年(1854年3月),神奈川条约:日美双方在横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安政元年(1854年4月),吉田松阴,金子重辅偷渡:二人登美舰未遂,被押回江户后,由于连坐,佐久间象山老师也被一同入狱。

安政二年(1855年9月),海军操练所建立:胜海舟在神户建立海军操练所,培养幕府和各藩海军人才。胜海舟弟子坂本龙马也在其中。

安政二年(1855年10月),安政大地震:震级7级,死亡人数约7千至1万,造成关东地区严重破坏。导致岛津家公主笃姬与德川家婚礼延期。

安政三年(1856年8月),哈里斯访日:美国哈里斯率代表团与德川幕府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谈判,签到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

安政三年(1856年12月),笃姬大婚:为立一桥庆喜为下任将军,岛津齐彬促成公主笃姬与将军德川家定结婚。这是萨摩藩试图影响日本权利中心的一次尝试。

安政四年(1857年8月),老中阿部正弘逝世:“一桥派”首领阿部正弘突然离世,使拥立一桥庆喜的各藩陷入被动局面。

安政四年(1857年12月),德川家定会见哈里斯:德川家定于江户城内亲自接见美国公使汤森·哈里斯、

安政五年(1858年8月),德川家定逝世:幕府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病逝,享年35岁。德川家茂(德川庆福)继任。改革派(一桥派)失败。

安政五年(1858年8月),岛津齐彬逝世:萨摩藩第11代藩主岛津齐彬逝世,享年50岁。其弟岛津久光之子岛津忠义继任。改革派实力进一步削弱。

安政五年(1858年10月),安政大狱开始: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政治迫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的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多达100人。

安政五年(1858年12月),西乡隆盛,月照投海:因安政大狱的迫害,西乡和月照逃出京城,却被勒令离开萨摩藩。他们感到勤王党大势已去,欲投海自尽,后西乡被救起。

安政六年(1859年11月),吉田松阴被害:阳明学派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和理论奠基人——吉田松阴受安政大狱牵连被处死,享年30岁。

万延元年(1860年3月),樱田门外之变:大老井伊直弼遭受水户、萨摩志士18人的袭击被暗杀。安政大狱结束,成为幕府权利衰退的转折点,改革派重新兴起。

万延元年(1860年11月),和宫降嫁:安政大狱后,为了缓和倒幕的呼声,佐幕派策动“公武合体”,孝明天皇之妹和宫亲子下嫁与将军德川家茂(德川庆福)。孝明天皇亦希望借此达到攘夷目的。

文久二年(1862年2月),坂下门外之变:公武合体引起尊王攘夷派不满,攘夷志士在江户城坂下门外袭击老中安腾信正未遂。但幕府威信大为下降。

文久二年(1862年4月),岛津久光军事上洛:萨摩藩实权掌握人岛津久光带兵千余人进入京都,向朝廷施压,推动公武合体和攘夷事宜。

文久二年(1862年5月),寺田屋事件:萨摩藩讨幕志士聚集于京都寺田屋,岛津久光得知后立即派家臣带藩兵前往劝阻,导致双方互相残杀。此后,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由萨摩藩移至长州藩。

文久二年(1862年9月),生麦事件:岛津久光回萨摩路上,四名英国人骑马误闯其队伍。岛津卫队砍死一人,重伤二人。此事成为萨英战争的导火线。

文久二年(1862年9月),松平容保为首任京都守护职:德川亲藩会津藩主松平容保带领藩兵上洛,与孝明天皇晋谒进行跟朝廷的谈判,并出任京都守护职。

文久三年(1863年3月),新选组成立:近藤勇等人成立“壬生浪士组”,后得到时任京都守护职的松平容保的支持,并纳入会津藩编制,更名新选组。

文久三年(1863年6月),长州炮击美国船只:长州藩倒幕志士,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向经过下关海峡的美国商船“彭布罗克”号开炮。

文久三年(1863年7月),长州炮击法、荷船舰:7月上旬长州又炮击法国军舰“建昌号”和荷兰军舰“密托沙号”。

文久三年(1863年7月),奇兵队建立:长州藩听从高杉晋作建议组建奇兵队,由武士阶级和庶民阶级混成,战术、装备全面西化。并对日后长州藩废除等级制度有重要影响。

文久三年(1863年8月),萨英战争爆发:英国舰队扣了萨摩藩三艘蒸汽船。并对萨摩藩的炮击反击。互相炮击两天后,萨摩藩失去蒸汽船和所有生产炮台的工厂,但死伤人数少于英国。

元治元年(1864年7月),池田屋事件:新选组突袭池田屋,多位长州藩重要尊王攘夷派志士被杀或被捕,激进派受重创。桂小五郎(木户孝允)逃脱。

元治元年(1864年8月),佐久间象山被害:佐久间象山是日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是吉田松阴的老师,主张东西文化调和论。被保守势力暗杀。

元治元年(1864年8月),四国攻击长州藩通告:英、法、美、荷四国要求幕府处罚长州藩,赔偿被炮击的损失,但幕府无力约束长州藩,于是,四国舰队向长州进军。

元治元年(1864年8月),禁门之变:长州藩以排除会津藩松平容保等人为目标,派兵进入京都,在京都市内与幕府联军进行巷战,落败。此事成为第一次征讨长州的导火索。

元治元年(1864年8月),第一次长州征伐:禁门之变后,幕府获得朝廷敕令,召集诸藩讨伐朝敌长州藩。

元治元年(1864年9月),四国舰队进攻长州藩:英国为首的四国联合舰队(军舰17艘,炮288门,士兵5000人)攻击下关海峡沿岸炮台。长州藩在炮台被全部攻陷后被迫提出议和。

元治元年(1864年9月),长州与四国停战协定:高杉晋作,伊藤俊辅(伊藤博文)为长州代表,与四国谈判,开放下关。

元治元年(1864年10月),长州内部政变,高杉晋作失势:长州藩发生内部政变,向幕府屈服,保守势力重新上台,以高杉晋作为首的倒幕派失势。

庆应元年(1865年1月),高杉晋作举兵攻占下关:高杉晋作在下关功山寺举兵,得到农民义军,奇兵队的帮助,并动员伊藤博文攻占下关伊崎会所。

庆应元年(1865年1月),幕府军撤兵:在萨摩藩西乡隆盛的推动下,长州藩保守势力屈服,幕府征长总督德川庆胜下令撤军。

庆应元年(1865年2月),高杉军攻占山口城:起义一个月后,高杉晋作率占领山口城。

庆应元年(1865年3月),高杉军胜利:高杉军最终胜利,保守势力下台,长州藩政权重回倒幕派手中。

庆应元年(1865年6月),第二次长州征伐:幕府下令第二次长州征伐,将军德川家茂亲征。

庆应二年(1866年3月),萨长同盟:在土佐藩藩士坂本龙马的斡旋下,萨摩藩代表小松带刀、西乡隆盛等人与长州藩代表在木户孝允在京都实现历史性的会面,本为宿敌的两强藩结为同盟。

庆应二年(1866年5月),萨摩拒绝出兵:萨摩藩由大久保利通向幕府递交了拒绝出兵征长的文书,萨长两藩正式建立统一战线。

庆应二年(1866年7月),第二次长州征伐打响:幕府军舰炮轰周防国大岛郡,拉开了第二次征长的序幕,长州军利用新式武器和新战术,反复奇袭幕府军,以寡势力创造出优势局面。

庆应二年(1866年7月),德川家茂逝世:幕府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病逝于大坂城,享年20岁。幕府军陷入困境。

庆应二年(1866年9月),德川庆喜继承德川宗家:一桥庆喜继承德川宗家,并得到孝明天皇的支持。

庆应二年(1866年10月),幕府与长州休战:德川家茂去世后,幕府与长州休战,年底撤兵。自此,幕府威信丧失殆尽,以幕府为中心的统治体制迅速崩溃。

庆应二年(1867年1月),孝明天皇逝世:孝明天皇于京都逝世,其子睦仁(明治天皇)即位。

庆应三年(1867年5月),高杉晋作逝世:日本幕末政治家、军事家高杉晋作因肺结核病逝于下关新地,时年不足28岁,死后按其遗愿葬在奇兵队驻地吉田。

庆应三年(1867年7月),船中八策:在从长崎出发的船中,坂本龙马向后藤象二郎提出了大政奉还的纲领,并和后藤补充完成了八条规划。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改革。

庆应三年(1867年7月),萨土同盟:萨摩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小松带刀与土佐藩的后藤象二郎、坂本龙马等会见,缔结盟约。盟约主张幕府大政奉还,召开列侯会议,实现“公议政体”。

庆应三年(1867年10月),大政奉还建白书:土佐藩后藤象二郎以藩主山内容堂的名义向幕府提交了关于大政奉还的建议书。

庆应三年(1867年11月),朝廷下达讨幕密敕:萨长联合公卿岩仓具视获得天皇讨幕密诏,旨在通过战争手段摧毁德川政权。

庆应三年(1867年11月),大政奉还:幕府第15代将军将政权交还给天皇,标志着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时代结束。武力倒幕派失去开战的理由。

庆应三年(1867年12月),坂本龙马被暗杀:幕末维新志士,活动家坂本龙马在京都酱油商近江屋与同藩志士中冈慎太郎在商谈时遇刺身亡,享年31岁。

庆应三年(1868年1月),王政复合:岩仓具视,西乡隆盛等倒幕派抑制土佐藩的“公议政体论”,在15岁的明治天皇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是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诏书,为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庆应三年(1868年1月),德川庆喜接见各国公使:德川庆喜此举意在声明自己仍是日本最高权力者。

庆应三年(1868年1月),德川庆喜进入大坂城:德川庆喜率部进入大坂城,并集结幕府军队。

庆应三年(1868年1月),幕军烧毁江户萨摩藩邸:受萨摩挑衅的庄内藩士兵向江户城内萨摩藩邸开炮,倒幕军获得开战的口实。

庆应四年(1868年1月),德川庆喜进军京都: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开始从大坂向京都进发。

庆应四年(1868年1月),戊辰战争爆发: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新政府军5000人,在京都伏见·鸟羽附近与幕府军15000人激战,倒幕军获得天皇御赐的锦御旗士气大振,幕府军惨败。

庆应四年(1868年1月),德川庆喜逃回江户:伏见·鸟羽战役惨败后,不少效忠幕府的藩军纷纷倒戈。德川庆喜抛下尚在战斗的军队,乘旗舰“开阳号”前往江户。

庆应四年(1868年1月),德川庆喜追讨令发布:朝廷发布亲征诏书——德川庆喜追讨令,由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率新政府军讨幕,西乡隆盛任参谋。

庆应四年(1868年3月),讨幕军出发:新政府军兵分三路向关东、甲州、越后等地区进军,并包围江户城。

庆应四年(1868年4月):西乡隆盛和胜海舟会面:西乡隆盛和胜海舟谈判交涉有关江户城和德川家的处置事宜。

庆应四年(1868年5月):江户无血开城:在笃姬和胜海舟等人的积极斡旋下,协定幕府交出军舰和一切武器,幽禁德川庆喜,江户城开城。幕府名存实亡。

庆应四年(1868年5月):仙台藩、米泽藩提出对会津藩的宽大处理请求:被列为朝敌的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与新政府军敌对,仙台、米泽藩主向奥羽镇抚总督提出对会津宽大处理的请求,但被拒。

庆应四年(1868年6月):奥羽越列藩同盟成立:以会津、庄内两藩为中心的东北各藩成立了“奥羽越列藩同盟”,发出“讨萨檄文”,扬言清君侧和扫除“伪官军”。

庆应四年(1868年7月):剿灭彰义队:部分顽固旧幕府武士驻守上野组成彰义队持续与新政府军交战,最终被长州战略家大村益次郎指挥官军剿灭。

庆应四年(1868年9月):江户改名东京:江户城正是更名为东京,成为明治新政府的政治中心。

庆应四年(1868年10月):榎本武扬出逃:旧幕府海军首领榎本武扬,从东京率领8艘幕府残余军舰,以及仙台藩兵4000人从品川湾逃脱,驶向虾夷(北海道)。

庆应四年(1868年10月):会津若松攻坚战开始:消灭会津周边小藩后,包围会津若松城的官军达到3万人,并对会津城发动总攻。

庆应四年(1868年10月):奥羽越列藩同盟崩溃:若松城被新政府军包围,会津藩据城抵抗。但随着同盟中的诸藩相继投降新政府军,抵抗同盟奔溃。

明治元年(1868年11月):会津藩投降:战斗历经1个月,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开城投降。至此,反新政府军势力最强悍的据点被拔掉。

明治元年(1869年1月):虾夷共和国成立:榎本武扬等人占领虾夷后,玩弄两面手法,宣布成立“虾夷共和国”。

明治二年(1869年5月):箱馆总攻:新政府军向虾夷共和国大本营箱馆发动总攻,激烈交战后胜出。土方岁三战死,新选组降伏,退出历史舞台。

明治二年(1869年5月):虾夷共和国灭亡,戊辰战争全部结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幕末年表(1853-1869)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