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1916)生于江户牛込马场下横町的一个小官吏之家,本名金之助,1893年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毕业后,先后在东京专门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爱媛县松山中学教英文。1900年被文部省派往英国伦敦留学,研究英国文学。留学期间,备受冷落,极不愉快。回国后对当时社会非常愤懑。1905年在《杜鹃》杂志上发表《我是猫》(长篇讽刺小说),1906年发表小说《哥儿》,批判教育界不良现象,于是声名大振,同年发表俳句情趣的小说《旅宿》,主人公是一个画家,避开讨厌的世俗,外出旅行,寻求澄清心境的桃源。1907年他辞去教职,任《朝日新闻》文艺栏主编,在该报发表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反映了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寻求出路的窘状。他遂成为日本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夏目漱石在思想上受了儒学与禅宗的影响。在创作风格上属于“余裕派”,主张以旁观者的立场和悠然自得的态度,吟咏自然、艺术和人生、他特别赏识“读万卷书而为万里游”的名言,以为日本评论家说:“其文雄峻博大,卓然有奇气。”
夏目漱石少年时代从东京第一中学转入二松学舍学习汉学,并练习写作,也曾想以汉学立身。晚年写很多汉诗,对于格律,平仄,押韵及对仗运用自如。诗虽多无题,而情味甚浓,兹请读其临终前二旬间写的一首七律:
真踪寂寞沓难寻,欲抱虚怀步古今。
碧山碧水何有我,盖天盖地见无心。
依稀暮色月离草,错落秋声风在林。
眼耳双忘身亦失,空中独唱白云吟。
他很早就写俳句,1895年在松山中学任教时,与正冈子规同住过愚陀佛庵公寓,过从甚密,参加过子规指导的松风会活动。一生所写的俳句约达2450首。在松山写的俳句占三分之一,并用过愚陀佛的笔名。他和子规是同龄人,曾受子规的影响,尊重子规所倡导的写实,但也发展资金浪漫气氛与洒脱畅达的特色。子规曾赞其俳句“雄健,无往而不雄健;真诚,无往而不真诚”。夏目漱石写作俳句的热情后来减退,专事小说创作。1915年开始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小说《明暗》,但还没写完就因病逝世,终年五十岁。
本文链接:https://www.meiji-history.com/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