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

幕末雄藩对国事的周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幕末雄藩对国事的周旋
0

出入中央政界的西南雄藩

由于尊攘派的袭击,推行公武合体政策的久世、安藤政权被迫退避,取而代之进入中央政界的是外样大名的萨摩、长州等诸雄藩。虽然雄藩中的尊攘派是进入中央政界的推动力,但藩的主流上层却仍持公武合体的方针。不同的是,幕府的公武合体政策是为了强化幕权,而雄藩则主张以朝廷为主,幕府应处于从属地位,然后在两者之间扩充藩的势力。

萨摩藩——岛津氏

萨摩藩虽是日本西南端70余万石的外样大名,但25代藩主岛津重豪之女是11代将军家齐的夫人,另外13代将军家定夫人(后称天璋院)也出自岛津家,而且是作为很早就与将军家有特殊关系的近卫家的养女而入嫁的。28代藩主齐彬安政五年临死时,决定了异母弟久光之子忠义为其后嗣,这样久光(岛津三郎)就以29代年少藩主忠义(茂久)的监护人的身份掌握了藩的实权。久光持开国论,又继承其兄齐彬的意志采取公武合体政策。因此在藩内被称之为精忠组(诚忠组)的革新派(大久保一藏、西乡吉之助等)而受到压制,久光对安政大狱的回报也准备采取过激行动。

久光的进京和寺田屋事件

为了在公武间进行周旋,久光率手下1000名士兵于文久二年四月进京。这时西乡吉之助(隆盛)先一步不等久光到京即从下关赶赴京都,结果反被遣返流放到海岛上(德之岛,沖永良部岛)。大阪萨摩藩邸等处的有马新七等志士违反久光之意,决定举兵起事(袭击佐幕派的关白九条尚忠和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并于伏见的船宿寺田屋集结。得到急报的久光立即派遣奈良原喜八郎(繁)和大山格之助(纲良)等前往镇抚,四月二十三日夜,在寺田屋发生了萨摩藩士之间的乱斗,志士方面的首领有马等6人死亡,真木和泉(久留米水天宫祠官)被引渡回久留米藩暂时幽囚,小河一敏(冈藩)幸免于难,浪士田中河内介在被护送回鹿儿岛的船上被杀。尊攘派就这样一时被镇压下去了。

大原敕使的东下

岛津久光在京都通过近卫家,把振兴皇威、公武合体、幕政改革等三项建议展示给廷臣(四·十六),从而得到滞留京都镇抚浪士的诏敕。与此同时,久光建议朝廷向江户派遣敕使。不久大原重德被任命为敕使,久光作为辅佐随其东下。

文久二年六月大原敕使抵达江户后向幕府传达了“三事之策”;(1)将军亲自率诸大名到京都朝觐共商国策;(2)沿海五大藩主(伊达、岛津、山内、前田、毛利)作为五大老参与国政,并列举了他们的攘夷功绩;(3)任命一桥庆喜为将军辅佐,松平庆永为大老等三项。同年七月将军家茂按照敕旨任命庆喜为后见职(后见即监护、保护,此处为继承人的保护者,相当中国古时的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庆永为政事总裁职。八月,久光在归途中发生了生麦事件。

长州藩——毛利氏

大约在同一时期长州藩也开始进入中央政界。长州藩内围绕对安政条约敕许问题咨询的回答,分成了佐幕派和尊攘派,为了调解两派间的对立,藩当局关于藩政方针制定了三大纲领:(1)忠于朝廷;(2)对幕府守信义;(3)继承藩祖(毛利元就)以来的忠义心。

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和公武周旋

长井雅乐(藩的直目付)向藩主毛利庆亲提出了《航海远略策》的建议,这一建议作为藩的方针被采纳了。其要旨为:(1)毁约攘夷不过是血气方刚的暴力论;(2)开国进取是自古以来的国策;(3)公武合体,可望国内和睦;(4)须伸张国威于海外等。这是明显的公武合体·开国论。长井根据藩命进京,于文久元年五月通过奏议将建议上呈孝明天皇。长井还在江户以长防二州(山口县的长门国和周防国,毛利氏的领地)智辩第一的辩才说服了老中久世广周、安藤正信,在取得赞同后返回长州藩。藩主庆亲于同年十一月到江户参勤,并向幕府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文久二年一月把长井作为中老看待准备再次派遣进京时,因安藤老中在坂下事件中负伤而暂时拖延下来。三月,长井进京向朝廷提交正式的建议书,并历访中山、大原、岩仓等公卿,反复地说服他们,从而在公武周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长井的下台

但是长州藩内的激进派(桂小五郎、久坂玄瑞等)并不赞赏长井的周旋活动,与长井的佐幕开国论相反,竭力倡导尊王攘夷论,从而把长井推入下台的境地。松下村塾之师,已故的吉田松阴和久坂、高杉等长州藩激进派志士的主张是:“先攘夷,后开国”。久坂反对长井的建议,力主不进行内政改革,认为航海远略策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先前支持长井进行周旋的周布政之助也转向参与藩政,开始帮助久坂等尊攘派,在萨摩的岛津久光进京期间,长州藩已逐步向尊攘的方向转变。长州藩的世嗣毛利定广由江户进京(文久二·四),因长井的建议书中有锁国在皇国旧法里不存在一句而被说成是对朝廷的诽谤,于是向藩主提出了待罪书。被令归乡谨慎的长井在途中遭到久坂的袭击,返抵萩后,文久三年二月切腹自尽,结束了他悲惨的命运。

萨长二藩的争执

长州藩世嗣毛利定广受命周旋国事而东下,向幕府转达了赦免安政大狱以后的国事犯及其葬殓的诏敕,其中也包括伏见寺田屋事件的死者。这件事使滞留江户的岛津久光深感意外,并使坚持公武合体的萨摩藩的主流派与倾向于尊攘的长州藩之间产生了裂痕。久光于文久二年闰八月返回京都立即向朝廷呈上毁约攘夷不可取的奏议,但没有得到采纳,久光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于同月回归故里。

土佐藩——山内氏

相对于萨长两藩的第三势力是土佐藩。山内氏是和萨长两藩同样拥有24万石的外样大名,自藩祖山内一丰以来,山内氏与德川家关系密切,以亲幕派著称。藩内分上级武士层和下级武士层。上级武士层又分公武合体的佐幕开国派和保守的佐幕派;下级武士层是山内氏入封前自长曾我部氏以来的乡士阶层,是尊攘派。在长曾我部氏重臣的家系中,嘉永六年被藩主山内丰信起用的吉田东洋,曾一时隐退闲居,安政四年复归后立即得到开明的中级武士层改革派(新虎鱼组的后藤象二郎、福冈藤次等)的支持,掌握了藩政的实权。吉田东洋择用人才不问门阀,采取洋式军备,统一管理商品流通等等,积极推进了藩政的改革,但这一系列佐幕开国的方针却招致了尊攘派的反对。吉田本人也为此于文久二年四月,被武市瑞山(半平太)组织的土佐勤王党属下的乡士3人暗杀。由此藩内尊攘派势力左右了藩政,武市瑞山也进入了武士行列。

萨长两藩的争执给朝廷带来了不安,为了增强力量有必要再增加一强藩护京,于是朝廷决定召土佐藩主,并通过和山内氏有姻亲关系的三条实美命令前往江户参勤途中的山内氏即刻进京。藩主山内丰范(安政六年袭封)接诏命于文久二年六月从高知出发,武市等勤王党作为随从八月抵达京都,受命警卫京都,周旋国事。

三条敕使的再度东下

岛津久光离京不久,文久二年九月,土、长、萨三藩主,为了向幕府下达攘夷的朝廷命令,联名向朝廷建议往关东派遣敕使。根据这一建议,三条实美和姐小路公知为正副敕使,山内丰范率藩兵同行东下,武市等人也以姐小路家的杂掌(职名,公家的家司,掌管杂事)的身份尾随前往,这是继同年六月大原敕使之后的再度东下。三条敕使等于十月抵达江户,待将军病好后,十一月在江户城向将军家茂转交了督促攘夷和设置亲兵的朝廷命令书。这时幕府已决意攘夷,却谢绝了亲兵的设置。

诸藩主的进京

当萨、长、土三雄藩进入中央的同时,别的大藩诸大名中也有不少人接到周旋国事和进京的命令,如伊达宗城(宇和岛藩)、池田庆德(因幡)、池田庆政(备前)、细川庆顺(肥后)、黑田齐溥(筑前)、锅岛直正(肥前)、蜂须贺齐裕(阿波)等。其中肥前藩虽是西南雄藩中屈指可数的,但其藩主直正态度消极,不愿在政局中出头露面。幕藩体制下不许越轨的诸大名进京的禁令,以久光的进京为契机得到了缓和,京都也就成了幕末政局展开的主要舞台。


摘自《日本近代史》 第一章 幕末政局的展开  十、雄藩对国事的周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幕末雄藩对国事的周旋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