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

教育敕语的发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教育敕语的发布
0

明治二十一年前后,府县知事中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提出了德育的要求,明治二十三年二月在地方长官会议上,要求榎本武扬文相(森的后任)确定以德育为教育的基础。在此之前的政府内部,伊藤博文把政治和道德宗教加以区别,反对元田永孚和西村茂树的儒教主义教育理论。山县有朋曾为军人敕语的发布(明治十五)付出了很大努力,就任首相后又着手制定德育的方针。他在明治二十三年三月的建议中把教育作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独立的对外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强调了“第一兵备,第二教育”的主张。同年五月,山县将他任内相时所信任的次官芳川显正(德岛)代替榎本安置在文相位置上。最早的教育敕语草案由中村正直起草,但井上毅(法制局长官)建议要避免政治嫌疑、宗教色彩和有关哲学理论上的问题(明治二十三·六)。后根据山县的请求,由井上毅着手草拟了敕语草案初稿后,山县又要求侍讲元田永孚进行修改。元田永孚在德育细目上做了修改,而井上案中的“要时常重视国宪遵守国法”这类立宪式的文言被保留了下来。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阁议决定上请天皇裁决“关于德教的敕语”,二十五日重新誉写上奏,十月三十日公布的前夕改为“关于教育的敕语”。和军人敕语公布时一样,没有大臣的副署,在宫中由天皇亲手交给山县首相和芳川文相,由于是天皇亲自表明的意思,故作为超越法令的绝对规范传达给了国民。教育敕语中除忠孝之外还表明了普遍的道德规范,并强调了“一旦有缓急,必义勇奉公”的义务。

祝祭日仪式的确定

纪元节、天长节(明治六·一)等庆祝、祭祀日,以教育敕语的发布为契机,明治二十四年六月,以文部省命令的形式制定了《小学校祝日大祭日仪式规程》。规程规定了国家的纪元节、天长节等祝祭日在学校举行仪式时的内容和方法。此外,还向各学校分发了“御真影”(天皇和皇后的照片)以供礼拜;奉读教育敕语以及齐唱仪式歌曲;还有在升国旗的“旗日”里举行仪式。这一系列的活动,对进行国家主义教育和对国民的精神教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内村鉴三不敬事件

明治二十四年一月九日,在第一高等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基督教徒内村鉴三在朗读教育敕语之际,没有向“御真影”礼拜,因而在当天被罢免了教师的职务。当时正是国粹主义抬头期间,井上円了(哲学馆创立者)提倡排斥耶稣教,改良佛教(《真理金针》明治十九、二十),因此以内村鉴三不敬事件为契机,国家主义者和佛教徒攻击、排除基督教的呼声高涨起来,井上哲次郎(巽轩)在论文“教育和宗教的冲突”中,指出基督教和教育敕语的精神不相容。而井上的《敕语衍义》(明治二十四)从哲学角度奠定了教育敕语的基础,随后内容相同的有关教育敕语的注释书相继问世。田村直臣出版了《日本的新娘》(英文1892),遭到日本基督教会内外的批判。


摘自《日本近代史》 第三章 建立立宪政治   十四、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建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教育敕语的发布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