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

哈里斯:瓦解日本锁国体制的美国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哈里斯:瓦解日本锁国体制的美国人
0

汤森德·哈里斯

Townsend Harris

1804年-1878年

1856年-1861年担任美国第一任驻日公使。他与德川幕府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开启了日本近代对外的贸易及文化新时代。

汤森德·哈里斯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是在公元1856年的秋天。这位美国人早期是一位纽约商人,后来致力于教育。52岁时被任命为第一任美国驻日总领事,带着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的使命上任。

当时美国领事馆设于静冈县下田市的一所寺庙里,哈里斯在这里升起了星条旗。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

1856年9月4日,星期四。睡了不大一会儿,因为兴奋,又有蚊子——蚊子特大。海边的人帮我树旗杆。工作既费力,又缓慢。旗杆立而复倒,横桁折断,幸无一人受伤。终于从船上找到加固旗杆的材料。旗杆树好了;人们在杆旁围成一圈,下午2时半,我升起了这个帝国从未见过的“第一面领事旗”。这是严酷的现实的反映——预示时代要变——一叶确能知秋。请问,这是否真有益于日本?(转引自【美】格鲁《使日十年》)

在哈里斯看来,“这一升旗,是使日本由锁国状态中觉醒的征兆,又是埋葬旧日本的晓钟声。

他对自己的使命很清楚,“我是欧美文明国家中,首先被准许驻在日本的人,也许为日本创建国际交往的新制度。由此,为我自己将来在日本历史上的名誉计,应尽最大的努力。”

两年前,美国准将佩里强迫幕府签订《日米和亲条约》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但是,这个条约只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危机,却没能解决外交政策的基本问题。外国船只可以进港避难,但是不准进行贸易。即使这样,幕府内部也产生了激烈争论:一派主张固守“锁国政策”,保持日本国土纯洁、国体延续:另一派认为必须放弃旧政策,与其他国家通商贸易,富国强兵。

争论如火如荼,哈里斯的出现又给幕府出了一个大难题。哈里斯要求到江户面见幕府将军,亲手转交富兰克林·皮尔斯总统的书信。幕府百般推诿,但是不敢强硬拒绝,因为英国袭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消息让幕府不敢造次。正如一位幕府老中所说,“我们坚持传统的任何企图,将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造成困难,并因而最终引起外国人的怒气,这是极其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应当居安思危,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

最终幕府妥协,抵达日本两个多月后哈里斯终于来到江户城,见到了将军德川家定——这是幕府将军第一次接见外国使节。这位德川幕府的第12代将军身患疾病,生性懦弱,会见匆匆结束。而后,哈里斯与幕府老中开始了正式谈判。

哈里斯在中国宁波担任过代理领事,是一个有经验的“东方通”。他告诉幕府高官,蒸汽船很快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家庭”,没有甚么国家可以孤立在外。日本的明智之举是,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通过签订条约,以和平的方式、不失体面地加入到由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来。哈里斯说——

倘若日本与没有军队作为后盾的美国大使签订条约,尊严可保。与一个不以武力为后盾的人签订的合约,相比与一个将要派50艘军舰逼近海岸线的人签订的合约,是截然不同的。(转引自《剑桥日本史(第五卷):19世纪》)

哈里斯起草了一份条约草案,要求日本方面做出两个让步:允许美国人在日本若干港口的自由贸易,允许美国在日本都城派驻外交代表。为了说服日本人接受西方通行的外交惯例和政治经济理论,哈里斯费尽口舌地向对方解释。他在日记里写道——

10天前我就提议,凡是日本人需要知道的问题,我都愿意向他们解答。然而,日本人对我的态度表明,如果全权委员不以舰队作后盾,不对日本人挥舞炮弹以代替商谈,跟他们是甚么也谈不成的……根据这个国家的人民对我的认识,用这种方法同他们谈判,我决不会遭致使谈判破裂的危险,而我越是屈服,越是默从,他们就越会欺负我。但一采取蛮横的态度,他们马上就会服从我。(转引自[日] 升味准之辅《日本政治史》第一册)

在谈判期间,各种反对力量也蠢蠢欲动。一位武士企图袭杀美国使节。幸好阴谋泄露,方免意外的不幸。尽管存在重重困难,经过连续13次谈判,双方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日本开放神奈川(横滨)、长崎、新海、兵库(神户)、江户等港口,在所有开放港口设立领事,允许美国大使常驻江户。美国人在日本犯法,受美国法律约束,通过领事法庭审判。美国人可以和日本人进行任何商品的自由买卖。任何日本官员不得对此种交易进行干涉,也不得为此制造和收受报酬。除去少量用于医学目的之外,鸦片买卖被禁止。

哈里斯终于长舒了—口气,可是当会谈内容被公之于众后,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幕府又被新的反对声浪包围。精英阶层中的许多人士仍然坚持锁国政策,他们宣称,允许对外自由贸易和外国宗教传入日本,会扰乱日本杜会,导致政治动荡,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未知的危险领域。当然,他们也知道日本无力对抗,因此建议寻找某种权宜之计,以减少让步同时又避免战争。

幕府老中转而向京都的天皇寻求支持。虽然皇室的权力有限,但是皇室颁怖的法令毕竟可以使一项国家政策更具权威性,可以使幕府的地位更加权威,让批评者无话可说。同时,按照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天皇会无条件支持幕府决定。出人意料的是,京都却回应说,幕府必须先要使国家团结,然后天皇才会颁布谕旨。

哈里斯发现,日本政局发生了地震。与他谈判的幕府老中出局了,一个新的老中井伊直弼掌控了政权。虽然井伊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开放派,可是面对汹涌的反对声浪,条约签订不得不停止下来。

正当无计可施之时,英国和中国在天津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同时,据报英国舰队正在准备驶向日本。哈里斯买下了这个情报,立即乘坐美国战船赶到江户湾。他声称为了保护日本,也为了履行幕府的诺言,应该立即签订条约。

幕府也担心如失去机会,有重蹈“邻国(指中国)覆辙之虞”。于是不待“敕许”,1858年7月29日,《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正式签字。此时距离《中英天津条约》仅有一个月。这是日本第一个承认贸易自由和通商开国的条约,对日本的经济、政治影响深远。如果说佩里叩开了日本的国门,那么哈里斯则彻底瓦解了日本延续220年的锁国政策。在此后的两个月里,荷、俄、英、法也与日本签订了通商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1858年是日本的 “安政五年”)。

1861年,哈里斯踌躇满志地离开日本。他有理由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同时也为条约实施感到担心。因为就在他返回美国前不久,他的秘书亨利·胡斯肯在江户的大街上遭到刺杀。

那些保守的大名、武士们对条约异常愤怒。他们没有注意到条约的不平等性,只是关心开国和锁国的问题。“尊王攘夷”由此兴起,这些条约成为将外国人统统“攘”出(包括暗杀手段)日本去的藉口。“尊王攘夷”运动最终推翻了幕府统治,幸运的是,日本没有倒退回去,明治维新最终还是将日本带进了世界的“大家庭”。

1874年,哈里斯接受了一位从日本回来的人探访。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人认为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对方的回答让他感到高兴。四年后,他长眠在纽约的一个墓地里。

一百多年过去了,哈里斯并没有被日本视为强加不平等条约的“侵略者”。相反,因为他打破日本的锁国体制,开启了日本近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至今仍被这个国家所尊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哈里斯:瓦解日本锁国体制的美国人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