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

美国抢先逼使日本“开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美国抢先逼使日本“开国”
0

在屡遭日本德川幕府拒绝之后,美国下决心用武力去逼迫日本“开国”。一八五一年,在海军当局和国务卿的策动下,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专为要求日本“开国”,拟了一份国书。一八五二年美国政府任命海军准将培理为东印度舰队司令,派他去日本进行交涉。当时美国国务院向培理发出指令,要他就三项内容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这就是:(一)签订有关救护海上遇难的美国船员的长期协定;(二)日本为美国船只提供补给煤水粮食的港口和储煤站;(三)日本同意为通商而开放一港或数港。国务院的指令,还要培理向日本说明:在繁荣强盛的美国同东亚各国关系已臻密切的今天,日本继续“锁国”是错误的。而且美国并无传教的意图,和英国在亚洲的活动也没有关系。美国政府想以此来启发日本从速“开国”。倘若经过这样的说服,日本仍不同意“开国”,那就应该诉诸武力来表明强硬的态度。培理还另有一个计划,万一对日本交涉不成功,就占领疏球或小笠原群岛,以便建立储煤站。培理参加过对英国和对墨西哥的战争,是美国海军的一员得力干将。他一直想远征太平洋,为美国向亚洲扩张探路。

一切准备就绪后,培理率舰队于一八五二年十一月四目从美国诺福克海军基地启程,由大西洋东驶绕好望角经由印度洋于一八五三年四月七日到达香港,然后去上海。培理在上海由旗舰“萨斯奎汉那号”、军舰“密西西比号”和两艘武装的轮船“普利茅斯号”“萨拉托嘉号”计四艘组成一支远征日本的分舰队,于同年六月开赴日本,七月八日驶进江户湾的浦贺港。培理率领的这支美国舰队全副武装,作好战斗准备。培理告诉日本地方当局,他带来了美国总统的国书,要求日本幕府改变自古以来的旧例,同美国友好相处,缔结通商条约。当时浦贺行政当局按从来的惯例命令他们驶往长崎,但培理不仅不予理睬,反而硬要幕府派出负责的高官来接受国书。

培理一伙人不顾日本幕府的劝阻,横冲直撞,竟然以开战进行威胁。培理带领三、四百名水兵强行上岸,硬要将美国总统的国书塞给日本幕府的代表。面对来势不善的美国舰队,幕府既惶恐又举棋不定,内部意见分歧难以统一。这时培理又带人在江户湾搞深水测量进行示威,江户市内群情哗然。幕府推故不予谈判,但又惹不起,打不起,只好约定以次年答复为条件接受了国书。加之,培理在琉球另有紧急任务。七月十四日将国书交给日本官员并说次年春天来听取答复后,便撤离日本。因为培理的四艘舰船全是以蒸汽为动力,船身又都涂成黑色,故日本人一直把培理舰队的闯入日本叫做“黑船事件”。

培理刚离开日本不久,沙俄派遣海军中将叶夫菲密·瓦西里耶维奇·普提雅廷率一支舰队,在一八五三年八月二十一日驶抵日本长崎,要求“开国”通商。普提雅廷得知培理来到日本后,想同他联系,遭到拒绝。普提雅廷携带的沙皇国书,只有两条。一条是,要求划定千岛和库页岛的日俄边界。另一条是,要求跟日本作生意,并要求日本对到堪察加和美国去的俄国人给予方便。日本方面则主张:择捉岛是日本北方领土之一,千岛居民是日本人,千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库页岛的边界以后再说。不过,做生意可以给予比别国优越的待遇。双方从一八五三年八月到次年二月谈了半年多,因领土问题得不到解决,加之克里米亚战争紧迫,普提雅廷只好于一八五四年二月回国。但普提雅廷率领的俄国舰队的活动,使培理受到刺激。培理始终坚持美国要在使日本“开国”问题上着先鞭。于是,培理率舰队不顾严冬天寒,比予计时间提前一些从香港出发,于一八五四年二月十一日驶抵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这次培理的舰队的规模比上次大得多,仅军舰就有七艘,配备大炮一、二百门,人员一千多名。培理以武力逼使幕府谈判。结果在同年三月三十一日,日美双方在神奈川(横滨)签订了《日美和好条约》,通称“日美神奈川条约”。一八五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下田交换批准手续后正式生效。这是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近代的国际条约。条约名曰“和好”,实为侵略,这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手法。
日美神奈川条约共有正文十二条和附录十三条。根据这个条约,美国使日本向它开放下田,箱馆(即函馆)两港口,条约规定,美国船只可以在日本这两个港口加媒上水,并得到粮食等物品的供应。美国人到上述两港口时,所携物品在日本交易受最惠国待遇。美国可以派遣领事官员驻在下田。还规定,美国船只在海上遇难时,日本要给予救护,对遇难人员要好生接待不能刁难,等等。下田港成了美国开辟横断太平洋航线的中继站,箱馆可作为美国在北太平洋捕鲸船的一个基地。总之,通过这个条约的签订,培理大体上完成了美国迫使日本“开国”的任务。培理在归国途中,同年七月十一日还在那霸同琉球王府签订了开港通商的《琉美协约》。美国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比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较晚,但在迫本“开国”问题上却走在前面。这原因何在? 除美国的需要最为迫切外,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正在为处理侵华问题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日本“开国”。而且,英国对日本的需要也不如美国那样追切。再者,几乎和培理同时到达日本的沙俄使节由于有领土问题这一难关,加之俄土战争迫在眉睫,也争不过美国。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后来居上。

美国迫使日本“开国”,捞到了实惠。其他西方国家也都争着同日本谈判。在一八五四——一八五六年期间,英、俄、荷兰等国,先后援例签订了这类“和好条约”。日英条约比日美条约简单。通过日英条约,日本向英国开放长崎和箱馆两港。日荷条约主要是承认荷兰过去在日本既得的权益,又放宽了对荷兰人的限制。唯有日俄条约与众不同。一八五五年二月沙俄同日本签订的“通好条约”,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开港同时规定享有治外法权,规定罪犯“应依其本国法度”。二是,提出了划定北方领土边界问题。双方经过长时间讨价还价的谈判后,在这个条约的第二条载明:“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边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库里尔(千岛)诸岛属于俄国。”关于库页岛的问题仍维持原状,不划定边界。就这样,日俄两国通过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在千岛的边界,事实上使沙俄入侵千岛的殖民扩张活动合法化。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条约,日本的大门被打开,日本的“锁国”时代一去不复返。从此,日本面临日益严重的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摘自《日本近代史》第一章 “开国”前后的日本   第三节 “开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美国抢先逼使日本“开国”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