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劝学篇第十六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劝学篇第十六篇
0

论保持本身的独立

近来常常听到“独立不羁”这一句话,而人们说这句话的涵义则各有不同,必须加以辨别。

独立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简略地说:一种是物质方面的独立,一种是精神方面的独立。它们是有区别的。

所谓物质方面的独立,就是世人自有财产,各务家业,不依靠别人的照顾,而能维持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在物质上求人帮助。

上述有形的独立很容易了解,至于无形的精神上的独立,则意味深长,牵涉广泛,似乎茫无边际。因此有许多人误解。兹以小事为例说明如下:

谚语说道:“一杯是人吃酒,三杯是酒吃人”。这就是说人们喝酒过度,就会迷失本性,丧失独立的主宰。今就世人的行为来看,迷惑本性的东西,不仅是酒,还有形形色色的事物。例如有人觉得这件衣服不大合适,就想另制一件外衣;接着又想买一个烟盒来配上衣服;衣服既已齐备,又嫌居宅狭小,起居不便,而设法盖一所房屋;房屋落成后不请一回客,好象不大体面;吃了煎烧鳗鱼还嫌味道不好,又要吃一顿西餐;吃了西餐之后又觉得最好再来一个金表。得寸进尺,漫无止境。就好象一家之内没有主人,一身之内没有主宰,这种人一心追求物质,为物质所支配,真可以说是受物质的奴役。

更有甚者,上述人们虽受物质支配,但因物品尚系自己所有,还不过是在个人和家庭范围里面受到奴役。有些人却被别人的物品奴役。例如看见别人穿这样的西装,自己就想照样制一套;看见邻家盖两层的楼房,自己也想盖一座三层的楼房;只要看见朋友们有一件好东西,自己就想照样购办;把人家的说法当作自己购书计划的腹案。又如黑脸莽汉,手指粗大如茧,却也带上金戒指,虽明知其不大合适,但想到这是西方风俗,就转了念头,不惜倾囊购办。又如暑天傍晚,实在很想按照日本风俗,于浴后穿上浴衣,挥摇团扇来凉快凉快,但因一心只摹仿西洋人,不愿用扇,而忍受炎热,以致汗流如雨。这种人一心只想摹仿他人的嗜好,还不足责备,最可笑的是误认他人的嗜好。例如传闻邻居的妻子穿绸衣和带金簪,就沉不住气,连忙也去制办,后经仔细考查,始知邻居的衣服实系棉布所制,首饰也是镀金的,并非真金。因此,支配自己本心的既非自己的东西,也非他人的东西,而竟如身处五里雾中,为虚构的妄念所迷惑,也可以说是让个人和家庭任凭妄念摆布,心中失去主宰。这与所谓精神上的独立是有很大距离的。这个距离的远近,可由不同的情况推测而知。

象这样如在梦中度日,不但心神劳瘁,而且一年纵有千元收入,每月纵有百元工资,也会完全花光。不幸一旦收入断绝,或工薪无着,就只好没精打彩,垂头丧气,此时家里只剩下无用的杂物,身上却染有奢侈的恶习。与其说这样的人可怜,不如说他是一个蠢才。建立家产的目的本来是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不料虽然身心交瘁,却因处理失当,而受了家产的制驭,失去独立的精神,真所谓本欲求之反而失之。我们并非称颂守财奴,不过认为用钱应该得法,希望人们能制驭金钱而不为金钱所制,并使独立精神不受外物侵害罢了。

论思想和行动一致

理论与实践必须一致,这是一般人常说的话,但也只是一种理论,真能实践的究竟很少。所谓理论就是指心有所思,发之于言,笔之于书。在未发言和写出以前,只能说是思想或志愿,因此所谓理论就可以说是与外界事物尚未发生接触,存于内心,自由而不受限制的。至于实践则指心思表现于外,已与外物接触,采取了行动的。所以实践必然要受到限制,为环境制约而不能自由超越。古人区别这两种东西,或用言论与行为,或者说是志愿与成绩,现在一般人则简称言与行。

所谓“言行龃龉”就是指理论与实践不相一致;所谓“可使食功,不使食志”,就是说从实践来看,还有迹象可寻,至于心何所思,既属无形,就难以推测。人们常常说某人嘴很会讲,就是说他是不肯行动的人,而有轻视之意。我们责备理论与实践不相一致,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不可丝毫抵触,而应互相平衡。现在为了使初学的人便于了解起见,特采用思想与行动二语,将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有益于世的道理和二者失去平衡时就会发生的弊病伸论如下:

第一、人的行动有大小轻重之别。演戏、求学都是人的行动;拉人力车、驾驶轮船、执犁耕田、挥笔著书也都是人的行动。凡不愿作官而愿当学者,不愿拉车而愿学航海之术,不愿做农夫而愿著书,就是指人们辨明行动的大小轻重,舍其轻者小者而从事其大者重者,这是人间美事。其所以能够辨别,就全靠人的心思志愿。有了高尚的心志,才能成为高尚的人物,所以我说人们要有高尚思想,没有高尚的思想,就没有高尚的行动。

第二、人的行动不论难易,有的效用较大,有的效用较小。例如围棋和象棋并不容易下,学习这些技艺所耗费的心思脑力与学习天文、地理、器械,数学相等,但其效用的大小却不可同日而语。凡能辨别有用和无用的劳动的,就是思想明白的人。所以我说思想不先明确,则人的行动就会徒劳无功。

第三、人的行动应该合乎规律,必须认清行动的环境与时间。譬如宣传道德固属美事,但在欢宴时忽然提倡起道德来,却只会招人嘲笑。又如讨论学术本属有益之事,但在亲戚儿女欢聚一堂之际,忽然发表学术上的议论,却可以说是不合时宜。凡能辨别适当场所与适当时间,使行动合于规律,就是头脑清醒的人。如果盲目行动而头脑不大清醒,就好象蒸汽缺少调节机关,行船没有舵桨,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第四、以上说明行动时如果思想不大周到细致,就会发生弊病。兹从相反的一面来说,尽管思想高尚远大,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也是不对的。凡是好高骛远而缺乏实际行动的人往往心怀不满。这种人在考察世情而寻找工作之际,虽见有可干之事,但起不了劲,不愿从事。他们欲行其志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却认为罪不在己而归咎他人,或者说“我生不逢时”,或者说“天命未至”。好象天地之间无一可为之事,屏居独处,沉思郁闷。口出怨言,面有怨色,就好象周围都是敌人,天下无人关怀。这种心理状态又好比并未贷款与人,却怕人家不还。环顾今天的社会,儒者患人之不知己,读书人恐人不帮助自己,做官的愁无进身之阶,商人怕生意不好,废藩以后的士族患无谋生之路,不在职的贵族怕人不恭敬自己,日日忧虑,觉得做人毫无生趣,不满意现象很多。这种心情,我们在日常与人交际时,察言观色就可以知道。究竟能够议论风生,容貌开朗,胸襟愉快溢于言表的人殊不多见。我们经常看见人们发愁,很少有快乐的时候,从其外表看来,好象发生了不幸之事,等待人来慰问,大有令人怜悯之态。我想假如这些人安分守己,各干分内的工作,应可得到快乐的园地,事业也会日见进步,思想行动也应可以平衡一致。只因驰心外鹜,心志远远超过其行动,以一当十,得十求百,结果求之不得,徒生烦恼。就好象希望石刻的地藏菩萨有明快的灵魂,希望中风的病人增进神经的敏感,其心中的不满和不如意是可以想象的。

凡是理想过高,缺乏实际行动的人,有时会被人厌弃而陷于孤立的。以自己的行动,同别人的行动相比较,本来自愧不如,但以自己的理想来观察别人的行动时,却感觉到大不满意,而自然产生轻视别人的念头。须知轻视他人亦不免被人轻视。互抱不满,互相轻蔑,终于不免招致怪物之讥,为社会所不齿。试看今日社会人士,有的是因为傲慢不逊而被人厌恶,有的是想出人头地而被人厌恶,有的是多求于人而被人厌恶,有的是诽谤别人而被人厌恶。这都是因为对人衡量失当,即仅以自己的理想为标准,依凭想象来衡量别人的行为,致启被人厌恶之端,结果脱离群众,陷于孤立。我要劝告后学青年,如果不满意别人的行为,最好想想自己干起来又将怎样。例如见人经商笨拙,就想想自己经商又将怎样。又如认为邻居不善持家,就想想自己管理这样的家计又将怎样。再如想要批判别人的著作,就想想自己执笔著书又将怎么样。他如批评学者,批评医生,都要想想自己如果当了学者、医生,又将怎样。总之,无论事之大小,如果想批评别人的行为,就应当首先设身处地仔细想想。对于不同的职业,更应考虑其行动的轻重难易。对于不同的事务,亦应按照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比较研究,才不会产生很大的错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劝学篇第十六篇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