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

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
0

“锁国”,顾名恩义,是指一个国家闭关自守,同外界隔绝,在国际上处于孤立的状态。这种“锁国”,一般是指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向海外扩张时期,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东方国家里发生的历史现象。目本的“锁国”,始自十七世纪的三十年代。当时,日本正处在晚期封建社会的德川幕府(一六〇三——一八六七)的统治之下。德川幕府于一六三三至一六四一年先后五次发布“锁国令”,建立起一个严密的“锁国”体制。从第一个“锁国令”算起,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大约二百二十多年间,且本完全处于一个“锁国时代”。

封建的日本何以要“锁国”?这决非偶然。封建日本的“锁国”,是德川幕府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而实行的一种国策。其目的在于严格查禁基督教在目本的传布和极端限制日本人同海外的交通贸易。早在十六世纪一批西方殖民者就利用航海技术发展的成果,争先恐后纷纷来到东方探宝,抢占殖民地、先是葡萄牙,后有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因家的船只来到日本进行交易。由传教士作先导,用圣经加洋枪和不等价交换的贸易为手段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是早期西方国家在东方进行殖民主义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基督教,是由葡萄牙人于一五四九年第一次传入日本的。葡萄牙人传来的基督教,是称为“耶稣会”的一个天主教的教派。西方殖民主者曾经妄图用基督教这种“精神鸦片”来征服日本人的灵魂,把日本纳入上帝的“臣籍”,变成任其摆布的驯顺羔羊,以便于他们实行巧取豪夺的殖民扩张。然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传入日本的基督教,却产生了西方殖民主义者所意想不到的后果。

地处日本西南部沿海地方的九州及靠近濑户内海的近畿等一些地方的封建领主,为图从海外贸易中牟取巨利而带头信奉基督教,并在自己的领地内广为传播。九州的一个封建领主,甚至将长崎港及其附近茂木地区献给耶稣会作为领地。十六世纪后半叶当日本封建国家的统一过程正在加速进展时,这些地方封建领主的信教活动对此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当时主持日本封建国家统一的丰臣秀吉,就极端仇视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还在他四出征战的一五八七年前后,就明令查禁基督教,并采取极端残酷的手段迫害广大信教的民众。一五九〇年他完成国家的统一后,仍厉行这一方针。继丰臣秀吉之后在十七世纪初成立的德川幕府,继续执行查禁基督教的政策。并且认为,要查禁基督教,除了在国内严禁传布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禁绝海外交通和贸易,以防止基督教经由这一渠道流入日本。尤其是严加取缔日本人同南欧两个天主教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交往和贸易。

第二、那些信奉基督教的地方封建领主,通过海外贸易致富,并从西方国家输入洋枪火炮等新的武器和技术,壮大了自己同幕府分庭抗礼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这对亟欲加强中央集权的德川幕府当局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第三、长期以来窒息在封建制度下的日本人,在同西方国家的接触中,打开了眼界。他们热心学习十六世纪中叶以后传入日本的“洋学”,即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渴望了解西方和世界。他们学习采用西方医学,吸收西方的天文地理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在掌握西方语言方面,也下了一番工夫。因为主要是从荷兰人及其著作学习西方,所以那时日本的“洋学”也称作“兰学”。这种“兰学”,对于输入西方的思想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兰学家”成了当时社会上进步的人士。他们编出了第一部荷兰语的大辞典和医学、生物学等著作。特别是,当时传到日本的机械唯物论思想,启发人们对封建制度持批判态度,因而产生了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朦胧的憧憬。至于西方殖民主义者作为“精神鸦片”贩运给日本的基督教,在热心学习西方的日本民众当中也发生了独特的影响。基督教的教义和日本封建统治者所宣扬的神道儒教等封建教义不同,它宣扬上帝高于一切,对上帝的信仰必须超越对幕府将军和天皇的忠诚,并提出“人类平等”的思想,等等。这对日本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将基督教宣扬的这些思想看做是可以对抗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因此,日本的信教者不断增多,十六世纪时达十五万人,在德川幕府成立的十七世纪初已增加到七十万人以上。这对封建统治当局无疑是一大心腹之患。

德川幕府的残暴统治及其及其查禁基督教的高压政策,使广大人民深受祸害。仅一六一四至一六三五年因担绝改变信仰而被杀害的信教者,就达二十八万人。这只能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抗。一六三七年终于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岛原人民大起义,使日本列岛为之震撼。同年十月(阴历),九州肥前地方的人民和肥后地方的天草岛人民共五万多人,为了反抗封统治者的压榨和残酷迫害基督教信徒,不分农民和市民,不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以岛原半岛南端一个叫做“原”的古城址为根据地,组成了一支二万五千人的民众武装力量,由公众推举的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英雄天草四郎(原名益田四郎时贞)为总指挥。他们构筑要塞,自造武器,团结一致,为赶走封建领主、获得自由而战。除当地封建领主的反动武装外,德川幕府还派十万大军赶来镇压。但是反动军队连遭挫败,统率幕府军队的大将也被击毙。起义人民坚持英勇抵抗,达半年之久。后因幕府勾引荷兰人帮凶从海上用大炮轰击,到一六三八年二月底(阴历)这次大起义才被镇压下去。岛原人民大起义,使封建幕府当局胆寒。正因为这样,德川幕府十分惧怕从西方吹来的“新鲜空气”会启发日本人民的觉悟,从而动摇自己的统治。为此,它迫不及待地于一六三九至一六四一年完成“锁国”体制。

按照德川幕府发布的“锁国令”,不仅严禁早已在取缔之例的基督教继续传入日本,并且以种种清规戒律禁止日本同外国人接触。一六三三年的法令,规定除特许的船只外,乘船出海者处以死刑;旅居海外的日本人一时迫不得已不能回国者,限五年内回国,否则处以死刑。一六三四年重申此令。一六三五年颁发的法令,废除特许,禁止一切船只驶往海外,并禁止旅居海外的日本人回国。一六三六年的法令,规定将葡萄牙人迁到长崎港内的出岛居住,同日本人隔离开。后来又将葡萄牙人赶往中国的澳门,不准在日本居留。一六三九年的法令,绝对禁止葡萄牙船来日本。一六四一年的“锁国”法令发布后,长崎奉行(市的行政当局及其首长)决定,禁止办理国内同旅居海外的日本人之间传递口信、书信和物品。同年,将荷兰人的商馆由平户迁至出岛。至于禁止幕府认为“有害”的洋书进口,更是行之有素的了。连在海上遇难漂泊异国的日本人,也不准回国,送回来也不收。国内的洋学家横遭迫害,也是封建统治者执行“锁国”政策的一个严重后果。

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除若干时期曾稍有放宽外,基本上是严格执行的。尽管如此,日本的“锁国”却并非百分之百断绝同外界的往来。德川封建幕府从自己切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在“锁国”期间决定同中国、荷兰、朝鲜三国保持附有严格条件的贸易关系。荷兰和葡萄牙、西班牙不同,是新教国家,且不在日本传教。中朝两国是东方国家,又是紧邻,贸易来往对日本只有好处。这种贸易在“锁国”期间虽然断断续续,幕府却得以继续获得丝绸、洋货等高级消费品和武器技术,从贸易中捞取实惠。尤其是,这种贸易完全由幕府垄断,它便可以在经济上加强对地方封建领主的控制。

但是,不论怎么说,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却是同时代潮流相悖的愚蠢行为。“锁国”不仅使日本在国际上极为孤立,尤其严重的是使日本经济几乎同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啊后来在日本封建社会内部萌生的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也就大为涩滞。“锁国”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极大地推迟了社会的进步,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摘自《日本近代史》第一章  “开国”前后的日本 第一节 从“锁国”到“开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