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教授村吏阶层子弟读、写的农村教育机关,多开设在当地的寺院中,故名寺子屋。中期以后,商品经济渗透农村,一般农民和町人也广泛要求接受教育。适应这一要求,在城乡开办了许多学习塾,由武士、神官、僧侣、医生任教,集合二、三十名称为寺子的学生,通过读写,讲解道德、历史、村政要领等,在商业发达地区还教珠算。近世开办的寺子屋约达一万所,幕府末期最多。明治以后小学教育普及,寺子屋逐渐衰落、消失,但对提高庶民的教育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日本历史辞典》[日]竹内理三等编,沈仁安、马斌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本文链接:https://www.meiji-history.com/1627.html
本文链接:https://www.meiji-history.com/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