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名词解释:明治维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名词解释:明治维新
0

十九世纪后半叶,先进资本主义列强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前夜。由于受到这些列强的压力和锁国下的幕府体制内部矛盾扩大加深的结果,幕藩体制陷于崩溃,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及近代天皇制国家形成的起点。明治维新即指这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革。明治维新上限有天保期(1830-1843年)和开国期(1853-1858年)两种说法。下限有1871-1873年、1877年、1879年、1881年、1884年、1889-1890年诸说。一般多采取自开国到西南战争(1877年)前后这一说法。维新变革势在必行的基本主要原因在于: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幕藩体制内部的矛盾,和1853年(嘉永6年)佩里来日后来自世界资本主义的压力这二者的结合。从此,尊攘运动、公武合体运动以及讨幕运动同时或相继兴起。另一方面,下层农民、城市贫民以“改革世道”为目标掀起的暴动、捣毁运动,到1866年(庆应2年)达到最高潮。从尊攘派或公武合体派转化来的讨幕派,巧妙地把这些打击力量转向于幕府,经过1867年的大政奉还和王政复古、1868年的戊辰战争、以及1869年的版籍奉还和藩政改革、1871年的废藩置县等,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国家。这个天皇制国家的担当者是从讨幕派转化来的藩阀官僚。为了对抗西欧列强,他们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接连不断地提出并实行《征兵令》、《学制》、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各项政策。遭受这些政策影响的民众不断掀起暴动进行抵抗。因秩禄处分、《废刀令》等被剥夺特权的士族,也以西日本为中心发动せ乱,以至发生西乡隆盛等的西南战争。在这期间,板垣退助等以士族和豪农、豪商阶层为基础主张成立民选议院,成为后来民权运动的开端。关于经历这些过程的明治维新的本质和性质问题,很早以来“王政复古史观”或“国体史观”就论证天皇在天皇制国家中统治地位的合理性。昭和初年的日本资本主义论战戳穿了这种说法的虚伪性,以后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尤其是关于把维新看作是绝对主义的形成(讲座派)或是资产阶级革命(劳农派)的论战,同关于革命的主体、日本资本主义的结构和性质等的论战结合在一起,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68年(昭和43年)前后的明治百年论战,与战后的意识形态论交织在一起,促使更深入地研究这种维新论。以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独立国家,同时这个天皇制国家对民众实行政治压迫,对大陆强行侵略,是一个高压性质的、独特的政治统治权力。在这基础上,如何从世界史的角度来规定19世纪后半叶的东亚所发生的这次维新变革的意义,这又重新成为一个课题。明治以后,维新论总是作为各个时代的现代论而展开讨论的,这也是一个特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名词解释:明治维新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京东搜“送红包866”,每天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