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明治文化”问题的范围与展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治文化”问题的范围与展望
0

要全面论述“明治的文化”,工程繁浩,非我微力所能承担。因此,首先在这里要明确所论述的问题的轮廓,限定问题的范围。

明治在世界文明史上处于怎样的地位?1千多年间,日本并没有被大陆国家兼并,始终保持着“岛国的独立文化”,而19世纪中期西欧文化的强烈冲击使日本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这是明治时期的日本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西欧文化冲击两大问题。从这一点上说,如果日本作为一般落后国家的模式,则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例如,同样是接触现代西欧文明,保持着独立国地位的日本、俄国与沦为殖民地、附属国而被迫接触西方文明的国家之间,在接受方式、反抗形态上毫无共同之处。

前者比较容易接受西方文明,并且利用于发展经济、军事,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外来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就会产生盲目浅薄的模仿和混乱的现象。后者,如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等,外来文化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较量,思考是内向性的,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出现确立自我的动向。印度的甘地、尼赫鲁、中国的孙中山、鲁迅等人就集民族精神于一身,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西欧“文明”的虚伪意识,重新审视本国的文化与民众。

不言面喻,仅仅从独立国还是殖民地这个角度无法全面侧述各个民族对西方文化态度的差异。一个国家与民族在世界史的哪个阶段对欧美各国实行开放政策,这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1840年初期被追对外开放的中国与1850-1860年对外开放的日本,以及1870年来期对外开放的朝鲜,这3个国家自立的可能性就完全不同,只有日本有条件富有成效地利用欧美列强相互掣肘以及印度、中国群众暴动的能量,使本国保持独立。

而且,各国对外开放时各个民族的觉悟程度与文化积累处在一种什么状态,成了决定是否隶属于他国的一个主要条件。

成熟的现代文化和兰学遗产、广泛普及的教育、民众自身崭新的精神自律、充满城乡的志士气概,再加上憧憬新时代的巨大热情,形或了日本摆脱国际危机的前提条件。在西欧文化洪水般的冲击下,目本怎样变换旧貌,产生新的“明治文化”?这种文化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弄清楚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究竟哪些新的思想意识萌芽于江户时代,进入明治时期才被日本人所接受、,称之为 “明治文化”中的现代因素呢?

第一、对基本人权具有明确的意识。这种民主主义觉醒,特别在1880年的自由民权运动中形成一个高潮。

第二、强调我自我意识等个人主义思想的兴起,正如高村光太郎的诗歌所表现的那样,通过欧美文化的接触以及基督教的影响,尤其在士族和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个人主义的意识观念。一般群众虽然不如高村光太郎那样感觉敏锐,但从“村庄”、“家庭”共同体的解体中,也开始主张自我、萌生个人意识。

第三,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物质价值观、功利主义、技术主义逐渐取代传统的精神主义价值观。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儒教伦理、武士道精神的日渐衰微。

第四,民族的、国民的觉悟在全社会得到提高。通过与西方文化的比较,重新发现日本美,重新评价日本人的道德、传统和人生观,例如冈仓天心的新日本美术运动、幸田露伴的国风文学、柳田国男的民俗学、三宅雪岭、陆羯南的国粹主义等。但是,不可忘记,在与西方文化较量的过程中。由于容忍了本国帝国主义的倾向,缺乏印度、中国式的彻底的严峻性,流于浅薄的“和洋”折衷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造成多元化的杂居状态.

上述4个因素(自我意识、民主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不仅适用于日本,也是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构成因素。它们表现出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呢?我们可以运用一般理论具体地分析研究这些内在关系和矛盾结构。

例如,第一个知第二个因素在自由民权运动遭受挫折后,其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歪曲了第三个和第四个因素的性质,而在明治时期,作为这种矛盾结构的焦点突出表现的就是天皇制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决定明治文化性质的基本标志——a.折衷性,b.“家庭”意识,c.乡土性、地缘性,d.民族性,e.公共性、市民性的贫图等等,最终都和天皇制精神结构密切相关。

所以,从史学角度研究天皇制形或过程以及它对国民的渗透过程极为重要,不应当用超越的眼光、宿命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应当采取内部相对化、内部否定的方法,挖掘自古至今存在于民众意识底层的潜流。这样,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地学习民俗学、宗教史、社会学、风土论、人类学等边缘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摘自《明治的文化》 序章一 问题的范围与展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治文化”问题的范围与展望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