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派学者即“资产阶级革命论”者,也有些缺陷。这一派史学家,也承认明治维新时工场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统治地位。有的史学家对幕府末年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的估计,甚至比“绝对主义专制王权论”者的估计还要低得多。“绝对主义专制王权论”者,为了给自己的学说寻找根据,在调查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将幕末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规定为和欧洲绝对主义专制王权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一样,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即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而主张“资产阶级革命论”的史学家当中,有对幕末工场手工业做过比较深入调查的人,认为当时工场手工业很不成熟,只能说处在一个低级阶段。这一派当中有的史学家,也承认日本的明治维新如果算作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话,说它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未尝不可。尽管如此,他们还始终坚持说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学派的突出特点是,为了论证自己的学说,往往将规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质的界限放得很宽,一句话,只要是发展资本主义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从而抹煞了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区分。这本是世界近代史上俨然存在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性。有些国家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而另一些国家则是经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实现资本主义化的。他们对此往往不注意。甚至在资产阶线革命主体和领导权问题上。提用只要是知识分子领导就能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说法。比如,他们在分析领导倒幕维新运动的下级武士改革派的性质时,批判了“绝对主义专制王权论”者过分强调其封建性,但他们自已也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了其资产阶级性质。甚至将他们说成仿佛是和法国人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一样的革命知识分子。并且由此得出结论说,凡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是由知识分子领导的,日本的下级武士改革派是知识分子,所以由他们领导的明治维新也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来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其阶级属性在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知识分子总是属于某个特定的阶级的,视其属于哪个阶级或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定其阶级属性。因此,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即使是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不可能是一般的抽象化了的知识分子。
主张“资产阶级革命论”的学者,在日本近代天皇制问题上,由手过份强调其资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过低地估计了它保留的封建因素,从而不注重有关天皇制军国主义体制及日本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性的研究。这一派对这些问题一直是回避的。这样也就回避了客观历史真实。使自己的主张不能完整一贯地阐明历史真实和历史规律。在土地制度问题上,他们为了强调其近代(资本主义)性质,而未能正确地把握日本寄生地主阶级的封建因素。不过,这一派有的学者从经济史角度进行的深入群究,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明治维新和近代天皇制的性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而也是颇有贡献的。
摘自《日本近代史》 第四章 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节 关于明治维新性质问题的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meiji-history.com/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