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

西力东渐与开国(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西力东渐与开国(一)
0

在日本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期间,世界发生了巨变。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西方列强怀着谋求海外市场与原料的共同目标,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远东。日本位居远东航线的末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18世纪中叶起,日本就开始进入列强的扩张视野,边警频仍。

最早打破日本锁国之梦的西方列强,“既非美国,亦非英国,而实为俄国”。沙俄东邻日本,是西方列强中向日本伸手最早的国家,早在18世纪初叶就开始不断向千岛群岛扩张势力,酿成了日本延续至今的北方领土问题。

沙俄率先向日本叩关是在1792年,拉克斯曼奉俄女皇卡特琳二世之命,携西伯利亚总督函及价值两千卢布的“礼物”,并以护送因海难漂流到俄国的几名日本人为名,乘“卡塔琳娜号”轮船从鄂霍次克出发,抵达日本北海道的根室,要求开港通商。此行未获成果,11年之后(1804年)沙俄又遣特命全权使节雷扎诺夫赴日交涉。雷氏率舰开进长崎,递交了沙皇国书,要求通商。但幕府以不能违背锁国祖法而予以拒绝。1812年因拿破仑进攻莫斯科,沙俄无暇东顾,但日本的“北边之警”从未停息。

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也多次试图入侵日本。1808年,挂荷兰国旗的英国军舰“斐东”号闯入长崎港。1813年企图夺取荷兰在日本出岛的商馆,未能如愿。1818年,英船驶入浦贺港要求通商,遭到幕府拒绝。1824年英国船员携枪在水户藩常陆大津滨登陆,要求通商,与藩兵发生冲突。同年,英船停泊萨藩宝岛,射杀水牛,并与岛民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幕府在1825年发布“异国船驱逐令”,命令对靠近日本海岸的外国船只一律开炮驱逐,强行登岸者捕杀不殆。

当时英国正值维多利亚王朝的鼎盛期,为阻止沙俄势力南侵,1853年全力投入克里米亚战争。而美国却随着1848年占领加利福尼亚,横断太平洋的东方贸易之梦想成为可能。限于轮船的续航能力,需设立中继站。另外活跃的捕鲸业也急需补给基地。日本自然就成为美国扩张的理想目标。多次遣使要求建交均遭拒绝后,美国决意诉诸武力。于是后进的美国,成为了西方列强中强迫日本开国的急先锋。

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国的消息,震惊了日本朝野上下。

长崎的町年寄高岛秋帆最先做出反应,他向幕府提交了关于改进炮术以加强武备的意见书。围绕该意见书,形成了改革与保守之争。保守派认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原因在于两百余年歌舞升平造成武备松弛所致,日本若贸然采用西方炮术,只会迎合俗人好新之弊、学者好奇之病,最终导致“平日风俗习尚”的变革,为害非浅。改革派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兵败之情由,是由此种空论所招致。幕府老中水野忠邦认为,鸦片战争“虽为外国之事,但足为我国之戒”。他接到高岛秋帆的意见书后,对高岛颇为赏识,将其提拔为与力,并召至江户,令其传授西方炮术。幕府于1842年7月23日,下令废“异国船驱逐令”,改行“薪水给予令”。与此同时,《中英南京条约》签署,中日两国不约而同地被迫修改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在日本知识界也掀起了波澜。中国知识分子所写的一批介绍鸦片战争和世界史地的书籍,通过中国商船源源流入日本,广为流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被誉为“天下武夫比独之书”。自1851年传入后即被翻刻,至1856年各种翻刻本竟达22种。正如梁启超所说:“其术在今日之中国,不过束阁覆瓿之价值。然日本之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1853年,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派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率军舰四艘,士兵560人,于6月3日闯入日本浦贺港,并致国书,要求开港通商。佩里行前接受了美国国务院的三项指令,要求就以下内容与日本政府达成协议:

(1)签订有关救护海上遇难的美国船员的长期协定;

(2)日本为美国船只提供补给煤水粮食的港口和补给站;

(3)日本对美开放通商口岸。

此外,为促使日本打消顾虑从速开国,佩里还需向日本说明:随着美国国力日趋强盛与东亚关系的日益密切,日本继续保持锁国是错误的;美国与英国在亚洲的扩张活动毫无瓜葛。但若和平谈判无法奏效,将以武力为后盾,表明强硬态度。

浦贺当局拒不受理美国总统国书,要求依照日本国法,开往长崎。佩里断然拒绝,派遣“密西西比”号入江户湾测量水深进行示威,声称:“若不受理国书,舰队就开进江户与将军直接谈判,否则万一开战,美国必胜,那时可执白旗来见。”

幕府屈服于威压,不得不在浦贺附近的久里浜收下美国国书,约以明年答复。佩里无视幕府旋即离去的请求,命舰队开至羽田附近示威,直指江户,江户市内群情哗然。不过佩里明白要幕府迅速回复是困难的,加之在琉球另有紧急任务,遂声言明年春天前来听取答复后撤离日本。坚守200余年的锁国体制危在旦夕。

由于美国军舰船身漆成黑色,以蒸汽为动力,冒着黑烟,因此日本人把佩里舰队的叩关通称为“黑船事件”。

1854年1月,佩里又率舰7艘再次开进浦贺湾,停泊于神奈川河口,以武力胁迫幕府谈判签约。结果于3月3日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通称《日美神奈川条约》。翌年2月在下田交换条约文本后正式生效。这是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

日美神奈川条约共有正文12条和附录13条。条约规定:日本对美开放下田、箱馆(函馆)两港,并允许美国在两港设驻日领事;供应美国船只水、燃料、粮食及其它必需品,价格由日方规定;日本须救护并优待美国遇难船只;给与美国最惠国待遇等。这样,下田港就成了美国开辟横渡太平洋航线的中继站,箱馆变成了美国在北太平洋捕鲸船的一个基地。美国通过《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迫使日本走出了开国的第一步,大体完成了其扩张目标。佩里曾如此评价过《日美亲善条约》:“虽然是初步的,但对于今后将与日本政府建立的通商协定,却是最重要的一步。”

之后,英、俄、荷等国均援引美国先例,陆续胁迫幕府签订了类似“亲善条约”。日英条约较日美条约简单,要求开放长崎和箱馆两港。日荷条约主要确认其在日的既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放宽限制。荷兰在日本长达200年的锁国期间,独占对日贸易,但仅限于出岛一处。因此乘签约之机,荷兰要求享受同等待遇,开放长崎、下田、箱馆三港。日俄条约与众不同,在要求开港的同时要求享有治外法权,并提出了划定北方领土边界问题。定边界于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库页岛为日俄共管。至此日本锁国体制崩溃。

据《日美亲善条约》,美国派遣了第一任驻日使节、总领事哈里斯,其主要使命就是在亲善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哈里斯在中国宁波担任过代理领事,并曾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泰国,是一个具有殖民侵略经验的“东方通”。时逢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于是他不失时机,对幕府软硬兼施,以武力相威胁,最终于1858年6月19日在神奈川海面停泊的美国“波瓦坦”号军舰上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亦称《江户条约》),条约共14条,附《贸易章程》7则。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限期开放神奈川、长崎、兵库、新泻、箱馆五口及江户、大阪两处通商;允许在开港地设立出入自由的“居留地”,外国人享有居住、买地、盖房、信教等自由;美国在日本有贸易自由和领事裁判权;确定了进出口商品的四类关税率,即外国人旅居日本所持金银及生活用品免税,输入酒类纳税35%,造船、捕鲸用具、蒸汽机械、铅、锡、马口铁、煤炭、丝绸、木材以及米面食品等纳税5%,其余皆20%。除金银货币和棒铜外,日本产品的输出税为5%。改变税率须在神奈川开港5年后双方“协商”解决。

接着幕府又相继与荷、俄、英、法签订了同样的通商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在“亲善”“友好”的名义下,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最具殖民侵略的代表性条款就是关税协定和领事裁判权。《安政条约》的关税协定使日本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商业的自主权;领事裁判权则侵犯了日本的司法自主权,袒护了外国人躲避日本法律的制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西力东渐与开国(一)
0

你也可能喜欢

插入图片

名言警句

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历史年表

分类目录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